筱青读诗经之匏有苦叶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原文

匏(páo)有苦叶,济(jì)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qì)。

有瀰(mǐ)济盈,有鷕(yǎo)雉鸣。济盈不濡(rú)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yōng)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dài)冰未泮(pàn)。

招招舟子,人涉卬(áng)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注释

匏:葫芦之类。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济:水名。

涉:一说涉水过河,一说渡口。

厉:带。一说解衣涉水,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

揭:提起下衣渡水。

瀰:水满貌。盈:满。

鷕:雌山鸡叫声。

濡,沾湿。轨:车轴的两端。

牡:雄雉。

雝雝:大雁叫声和谐。

旦:天大明。

归妻:娶妻。

迨:及,等到;乘时。泮:分,此处当反训为“合”。冰泮,指冰融化。

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舟子:摆渡的船夫。

人涉:他人要渡河。

卬:,代词,表示“我”。否:不(渡河)。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

须:等待。

友:此女子等待的人。

筱青读诗经: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匏有苦叶》一诗与以往所学诗经有所不同。

闻一多说:这诗近唐人后的古诗,平铺直叙,散的,与以前往复沓踏之歌谣体不同。而且,这诗又是特殊的、个人的,慢慢变成近代的歌之形。

因此有人据此猜测这是一首唐后诗歌,误入诗经里,但无任何其它证据。

这首诗除却生字,字面意思很明了。

一个秋天的早晨,红彤彤的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灿烂阳光照在济水上,水面上波光粼粼,一个妙龄女子在岸边徘徊,惦记着住在河对岸的心上人。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一开篇即说葫芦叶子发枯葫芦已经成熟。

匏,俗称葫芦,《论语述而》,孔子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匏瓜是不能吃的,古人渡河时,将将风干了的匏瓜拴于腰上,人则可浮于水,故曰“腰舟”,相当于今天的救生圈。

苦叶:即枯叶。匏瓜叶已经枯萎,说明葫芦已经成熟,可以救生圈用了。

先说匏瓜,接着就说济水。“深则厉,浅则揭。”

写葫芦,是为了写渡河,谁渡河?河对岸的那个人,那个人是谁?当然是女主的心上人。

古时候,山高水长,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两个人即使“盈盈一水间,”也会“脉脉不得语”。

前面我们学过《汉广》,一条汉水的阻隔,使得樵夫不断发出“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的慨叹。

一条济水,阻挡了我们的女主和她心上人的会面。

但是,我们今天的女主是个聪明实干的人,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设身处地的在心里为那个人想办法。

一条济水算什么,要是水浅的话,那你挽起裤脚就过河来了。水深也不怕,葫芦成熟了,你可以拴个腰舟过河来。

简简单单六个字,把一个少女大胆和急迫的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济水丰盈得仿佛要漫过岸边一样,水面波光粼粼,还好河水没有漫过车轴,岸边草丛里的野鸡叫得正欢,声声鸟鸣响彻渡口,看来它们是求偶心切。

这一章几乎都是景物描写,女主由盈盈的济水想到出嫁的马车,草丛里野鸡求偶的声声鸣叫正扰乱着她这颗待嫁少女的心。

第三章“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大雁南飞,说明这是秋天,首章匏瓜成熟也说明了是秋天,这里女主的景物描写暗含一个婚俗。

据《礼记》记载,古时之婚礼要经六道程序,称为“六礼”。

第一是纳采,男家向女家送一点小礼物,通常是一只雁,表示求亲的意思。

第二是问名,男家问清楚女方的八字之类好去占卜吉凶。

第三是纳吉,占得吉兆以后,到女家报喜,记得要送礼。

第四是纳徵,等于宣告定亲,要下聘礼了。

第五是请期,择定一个完婚的吉日。

第六是才是亲迎,也就是迎亲。

“纳彩”之礼类似于今天的订婚,“大雁”作为礼物,正式表示求婚的意思。

因此“雁”这一物象对于女主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也许男方已经行过“纳彩”“问名”之礼,但是很显然婚期未定。

大雁南飞,女主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转眼就要到冬天,婚期还未定,女主怎么能不着急?

最后女主脱口而出的是:“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你如果想成婚,一定要赶在未结冰之前!

这一句直截了当,女主不再矜持,不再拐弯抹角,直抒胸臆!将一个待嫁女子的急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比前面学过《摽有梅》“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更直接!更大胆!更热烈!

尾章“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女主的等待没有白费,万顷碧波上出现了一艘小船。

女主喜不自胜,以为是自己的未婚夫有了心里感应驾舟而来。

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亦有多深!

飘飘而来的不是自己的未婚夫,而是另外的一个船夫。

船夫似乎察觉了女主的万般焦急,老远就召唤女主上船。

也许这船夫不过是个偶尔路过的游客,也许这船夫就是个摆渡的人,也许这船夫不过是一个登徒浪子。

不管怎样,我们的女主并没有因为恨嫁而上了别人的船。

她非常坚决地表示“不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

我不上船!我不上船!我要等我的朋友。

结尾“印须我友”,女子用朋友来掩饰等待情人的真实目的,答得含蓄而巧妙,形象地表现出女子的娇羞和矜持。

至此,《匏有苦叶》这首有趣的小诗我们解完了。

诗句虽短,在短短的一首小诗中有山有水,有人有物,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现代人扬之水说:

《匏有苦叶》中的渡头风物也都是清朗明亮,济渡之车,求偶之雉,深厉浅揭涉水之人,生活中的平常,是人生也是天地自然中的平常。怀藏着自家温暖的心事,便看得一切都很自然,都很美好。无须排挤什么,无须标榜什么,心中的一点挚爱,一点温存,就和这眼前景致一样天经地义。

关于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讽刺卫宣公的淫乱说,这自然是《毛诗序》的说法,朱熹沿袭之。

如何刺的呢?引用朱熹的说法:

第一章: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匏为可用,而涉处方深,行者当量其深浅而后可行渡,以比男女之际,亦当量度礼仪而行也。”

第二章:“有渳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朱熹解“夫济盈必濡其辙,雄雉当求其雌,此常理也。今济盈而不濡轨,雉鸣而反求其母,以比淫乱之人不度礼仪,非其配偶,而犯礼相求也。”

第三章:“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朱熹解,“言古人之于婚姻,其求之不暴,而节之以礼如此,以深刺淫乱之人也。”

第四章:“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以比男女必待其配偶而相从,而刺此人独不然也。”

读来实在牵强附会。

筱青单纯解为一个姑娘的情思还有一个力证。

“匏”一分两半就叫“卺”,婚礼上新郎新娘各执一瓢而饮就叫“合卺”,后来这合卺就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交杯酒。

诗歌以“匏”起兴,即是思己之待嫁之思也。

诗经匏有苦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