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有1500年空白期,无任何史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39051.html

从小我们就知道,咱们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明也是唯一一个持续性的文明,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文化断层。

但最近这几年忽然出现一种说法,说中国文明根本没有五千年,充其量也就三千七百年左右。

持这种观点的,以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老师为代表。

易老师的论据是,中国从公元前年的周厉王时期开始,才拥有准确的纪年,才开启了中国的“信史时代”。

从这个时间开始算的话,只有多年。就算把甲骨文记载的商周时期都算进去,也不过多年,与我们普遍接受的至少相差了年。

由于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这年在考古界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空白期”。这个“空白期”里,中华大地上到底有没有形成真正的文明呢?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一、

中国上古史,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

“三皇”指的是伏羲、燧人、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被公认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紧接着“三皇五帝”的便是尧、舜和禹,而从禹传位给启之后,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三皇五帝”的排列有着完整的顺序,这表明古人并不是随便将几位传说中的人物凑合到一起,来创造出“三皇五帝”的神话的。

“三皇五帝”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总称,并不是神话中的“创世神”。在中国的传说体系里,这个创世神名叫盘古。

“三皇五帝”出现的时代,又名“后神话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虽然仍是以神话为主,但不同的是,没有了对神权的一味崇拜。我们很难确定这些首领是具体的人或者部落,但他们的贡献一定是实在而贴近生活的。

比如“三皇”中的燧人氏,传说他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教人熟食,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天然火取得火种,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被后世奉为"火祖"。

同时燧人氏定北极星,立姓氏,发明搓绳技术,创造"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开创渔业,造就了远古文明的一个小高峰。

继承燧人氏的华胥氏,是一位女性首领,也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传说她是踩了雷神的脚印后生下的伏羲。

伏羲的出现,让中华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关于伏羲流传下来的传说非常多,传说他创立八卦,教人民如何渔猎、如何驯养家畜,改革婚姻,提倡外族婚配,结束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

他还发明陶埙、琴瑟等多种乐器,是中国乐器之祖。在他的统治时期,正是氏族部落开始向国家的雏形迈进的时代。

伏羲氏之后的神农氏,又称“炎帝”,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开创者,来自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部落。他统治的年代虽然中华文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人们的生活依然非常艰难。

当时的人们并不能区分五谷和杂草,也不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植物可以治病。老百姓大多靠打猎过日子,经常饿肚子。要是生了病,也只能躺着等死。

为了辨别哪些植物能吃,哪些植物能治病,神农氏亲自出尝百草,并告诉人们,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

二、

“三皇”之后,中国进入了“五帝”时代。

排在“五帝”第一位的是黄帝。黄帝姓姬,号轩辕,是第一个一统中原的君主,也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祖先。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神农氏统治后期,部落之间开始发生战乱。当时占据南方的蚩尤部落进攻神农氏炎帝部落,炎帝兵败后向黄帝求助,黄帝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统一了中国。

约公元前年,黄帝上泰山封禅,以土王天下,成为统一大中华大地的第一个君主。

黄帝在位期间,所在的部落与炎帝部落渐渐融合,形成了汉民族的雏形。在他的统治下,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迎来了一个巅峰。

黄帝死后,颛顼击败了想争夺黄帝位置的共工氏,成为“五帝”中的第二位。颛顼继位后,制定了音律,划定了九州版图,制定了社会等级制,奴隶制雏形渐渐形成。

颛顼死后,他的侄子帝喾继位。他看到当时的人们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业生产缺少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于是探索天象变化规律,划分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让华夏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帝喾死后,先是其子帝挚即位,号为青阳氏。在位九年后,帝挚将帝位传给了弟弟放勋。这位放勋,就是大名鼎鼎的尧帝。

尧帝在位期间,测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又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尧在位后期遇上了一场大洪水,他命鲧治水,结果鲧采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之后尧又采用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终于平息了水患。

尧帝的儿子丹朱不成器,于是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他在历山遇到了舜之后,觉得舜有智慧,晓大义,是个贤良之才,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儿子安排在舜周围观其行。试了舜三年后,感觉舜是个合格的接班人,于是禅位于舜。

舜继位之后,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后来舜在南巡途中逝世,逝世前禅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舜逝世后,被葬于九疑山。

禹不仅治理洪水有功,实际上他在位期间,生产得到极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是个有名的明君。

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而启则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的建立者。启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完成了国家的建立,这也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文明时代。

三、

“五帝”与“三皇”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不是传说人物,他们的世系非常清楚。国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认为:"夏是最早的王朝,但中国文明的起源远在其前。"

我们知道,每个民族为了建立本族群的民族认同,通常都会把本民族的祖先神化。被视为夏民族祖先的禹身上的神话,是不是夏民族的创造呢?

有人认为,鲧和大禹的故事是周代人为了强调夏商周三代一贯而伪造的一种神话,但这种观点并不可信。

《商颂》是商朝时期商丘一带商人的诗歌,其中《长发》一篇便记载了以下内容:“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从“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商朝人是知道夏王朝的大禹的治水故事的,也承认这个故事。

这也证明商民族是承认商王朝之前的夏王朝的,所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不可能是周人“发明”的。周人讲述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从商朝人那里继承的。

由此可知,所谓周人为了强调夏商周三代一贯而伪造夏朝和夏朝起源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鲧和大禹治水不是孤立的神话,而是远古时代人类跟自然灾难斗争的反映。

大禹治水,与夏朝起源有着很强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治水之后大禹还有一系列的政治建设的传说,包括会稽大会,诛杀防风氏,任土作贡,接受禅让,建立夏后国等等。

鲧和禹都治过水,不同的是,鲧是失败者,禹是成功者。

不同的是,鲧是“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因而失败;禹则是奉天帝之命,用息壤治水终获成功。

鲧和禹的不同命运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当时人的宗教信仰,而奉了天帝之命的禹,凭着美好的品德和治水功勋,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合法性基础,“夏”的建立也因此具有了神圣性和合法性。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从理论上推断出“三皇”、“五帝”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五帝”还有着清楚的世系,但要想让所有人相信这一点,必须还要有过硬的实物证据。否则这段历史,包括夏朝是否存在,都会有人质疑。

四、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数十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考古学界。

尽管中国历史文献记载里,它被称作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先秦的《诗经》、西汉《史记》等诸多典籍中,它也位列“三代”之首。但不同于以甲骨文和殷墟作为信史的商朝,在考古研究领域,缺少内证性文字材料的夏朝始终未能被学界完全认可。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旭生,决定循着文献记载从考古学角度探寻夏王朝的存在。

年夏,71岁的徐旭生率队从北京出发,前往豫西一带寻找"夏墟”。在河南省偃师二里头村,徐旭生发现了大量陶片,徐旭生推断这里可能有一处古代都邑的遗址。

返回北京后,徐旭生写下了《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一文,这也标志着夏文化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徐旭生的考察成果引发了极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