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流传不广,却是诗经里一种别样的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lkhdzx.com/GuoNei/s83614.html

在《诗经》里,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基本上是《采薇》、《蒹葭》和《关雎》等,而一般人更是随口吟诵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或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诗句,毫无疑问,这些诗句美得让人心碎。

可是这首《召南·草虫》却是普通的《诗经》爱好者相对陌生的,因为它流传不广,不过细细读来却是另一番感受,让人领略到《诗经》的另一种美,也符合孔子所说的“哀而不伤”: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在历朝历代的解说里,这首《草虫》都被认为是女思男之作,诗中的“君子”可能是作者的丈夫,也可能是情人,不管是哪一个,都表达出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不过这首诗却不是哀伤之作,因为当女子陷入思念之中时,心情是低落的,可是她却没有自苦自怜起来,而是转念就想到某一天彼此相见的情景,她的心顿时明亮了起来,心情反而更加愉悦了,这便是哀而不伤。

但是相思之苦无可避免,尤其在心上人长久不在身边,女子心中的惆怅就只能通过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来填满,唯一让她心生愉悦的便是在梦中与心上人相会,这让她在清晨醒来时心情大好,甚至一整天过得很开心。诗句如此反复,读到最后,我们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忧伤,反而为女子的乐观而感动,这正是这首诗有别于其他情诗的地方。

不过这首诗不仅仅可以解读为男女相思之情,它既可以表达出君子之交,彼此即将相见的忐忑,以及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又能在某些场合上表达对某个人的钦慕,或者传达对君主的赞颂。从这个角度去读,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草虫》别样的美。

据《左传》记载,在襄公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年的垂陇之会上,七子赋诗,赵孟点评。当时子展就赋了这首《草虫》,赵孟说了这样一句话:“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子展赋诗所表达的是自己很荣幸见到赵孟,在没见到对方之前一直忧心忡忡,当见到了之后心才安定下来,子展的话说得相当得体。而赵孟也谦虚地说不敢当,而且在他看来,这首诗歌颂的应该是“民之主”,也就是周王或国君,他当然不敢当。但赵孟后来断言说子展的家族应该是最后才灭亡的,因为他身处高位却表现得谦卑有礼,还能吟出“我心则降”这样的诗句。

无论是人们把《草虫》理解为男女为了表达思念之情,子展渴望见到君子(赵孟)前的忧心忡忡,还是赵孟把它理解为歌颂国君的诗,这首诗都没有任何感伤,反而是积极向上的乐观,尽管它流传不广,却是《诗经》里一种别样的美,真正的哀而不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