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怒放,繁盛美丽,色彩艳红如火。这位像桃花般的姑娘嫁过门,必定是夫妻美满和顺。桃花怒放,繁盛美丽,结出的硕果又大又多。祝愿这位像桃花般的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兴旺。桃花怒放,繁盛美丽,桃叶绿郁葱葱。这位这位像桃花般的姑娘出嫁后,家庭齐心和睦幸福。
这首诗在《诗经》中的出名度几乎仅次于《蒹葭》,即使不了解《诗经》的人,也大多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因为这一句作者描述的形象十分生动,用鲜艳的生机勃勃的桃花来比喻少女的美丽,桃花鲜艳有生机,灼灼其华有颜色。“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而在古代用桃花喻美人的诗句确实也很多。“”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主要夸赞女方家如何优秀,有体现出人们的审美,不是只看重外在美,还注重女子的内在美,宜家宜室,像桃花,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丰硕的果实,绿郁的桃叶。
在千年之前,一片桃花盛开的地方,春风在树林间穿过,桃花簌簌而落,一个女子站在桃树下,人面桃花相辉映,春风拂拂,裙带款款。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