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无尤
推动中国传统诗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有四个,我说的这四个人可能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第一个是屈原。在屈原之前,诗歌主要指的是《诗经》,大家应该知道,《诗经》中的诗都没有作者名字,为什么,因为《诗经》中的诗是集体创作的。按照一些专家的分析论证,应该是在文字出现之前就已经有诗歌了,那个时候诗歌可能真的就是人们劳动中唱的歌。一首歌出现后,人们觉得比较好,就开始传唱,在传唱的过程中不断被修改完善,最终成为《诗经》中的样子。所以《诗经》是集体创作的结晶。而屈原是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大量创作诗歌的人,从屈原开始,诗歌开始有了作者的署名。
如果说诗歌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水库,那么屈原就是打开第一道水闸的人,因为屈原,中国诗歌文化进入了个人创作时代,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而且屈原也为诗歌注入了大规模的个人情感,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模仿和学习屈原的诗歌情感模式,比如爱国,比如香草美人等等。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来说,屈原才是真正的“诗圣”,屈原是可以比肩老子和孔子的人。你要知道,中华文明的四个源头,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一个是佛家,另一个就是诗歌。而屈原是开启个人诗歌创作的祖师爷,是屈原打开了诗歌水库的第一道水闸。
不过,屈原的诗歌和后来魏晋唐宋的诗歌有很大的区别,屈原创作的主要是楚辞。楚辞是一种介于诗歌和赋之间的文体。诗经体是比较口语化和平民化的,楚辞是人们探索诗歌的正式化和文人化的过渡性文体,其实不只是楚辞,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部分作品都带有诗赋的特征,比如《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等。你看在屈原宋玉之后,大规模成熟起来的不是诗歌,而是赋,赋的鼎盛时期是在两汉和齐梁之间。赋实际上是一种大规模的诗歌形式。赋有一个从散赋到律赋的发展过程,散赋后来进化成了散文,而律赋则直接进化成了后来的律诗。
推动传统诗词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曹植。曹植是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也是第一个大规模创作五言诗的文人,可以说曹植是五言诗的奠基人。在曹植之前,诗歌主要是楚辞体、赋和诗经体,其中诗经体是主导,大家都知道,诗经体是四言诗。你看曹操的诗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曹植之前五言诗也有零星出现,但并不成规模。虽然自先秦始就有大量五言体散见于诸子百家的作品中,但那只是五言体,而不是五言诗。是曹植以文人的身份大规模创作五言诗,让诗歌摆脱了《诗经》和楚辞的束缚,彻底解放了诗歌,从而推动诗歌走向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在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就属五言诗了。可以说没有曹植,就没有后来的唐诗宋词。屈原是打开第一道水闸的人,而曹植是打开第二道水闸的人。
推动传统诗词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李白。人们都说杜甫是传统诗歌的集大成者,事实上李白才是那个真正的集大成者。凡是古代诗歌的体裁,包括词,李白都有精品流传于后世。李白将各种诗歌创作方式集于一身,然后把诗歌推向了顶峰,还顺手开创了词,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被称为百代词宗。李白让人们看到了诗歌真正的天花板。李白的一生主要在大唐盛世阶段,而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的顶峰,李白则是大唐气象的化身,是李白把大唐气象形而上,抽象为诗歌文化,浓缩在一个人的身上,然后再形而下,具象成一首一首的诗歌作品,流传于后世。李白在活着的时候是大唐第一名人,是大唐的文化符号,死后更是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李白拥有和老子孔子比肩的文化地位。只要提起中国文化,必然是儒释道和传统诗歌,只要谈起传统诗歌,首先要说到李白。后世的诗人都极力推崇李白,但都默默地学习杜甫、白居易和苏东坡,因为李白只能是一个文化符号,可望而不可及。
推动传统诗词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柳永。在我们的传统诗歌文化中,词拥有和诗并称的崇高地位,但是在柳永之前,词只是诗歌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分支,是不入流的。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个职业词人。柳永对词做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一个是梳理了过去的词牌和创作技法,一个是开创了词的长调,一个是完善和创新了词的创作技法,把赋的创作技法化入词中,让词这种文体彻底成熟了起来,一个是开创了大量的新词牌,柳永是历史上开创新词牌最多的人。可以说没有柳永就没有后来的宋词,更没有苏东坡李清照等大词人了。屈原打开了诗歌水库的第一道水闸,曹植打开了第二道水闸,柳永则打开了第三道水闸,这三道水闸被陆续打开以后,一步步推动中国传统诗歌文化走向了极大的繁荣,从而使诗歌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志。
今天,中国诗歌文化正在遭遇断代的危机,谁将是打开第四道水闸的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与无尤:本名范彦芳,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当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中体诗开创者,在哲学、文学、家庭教育学、市场竞争学等领域皆有建树,被誉为“千年解老第一人”、“中体诗之父”。代表作:《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道德经与企业治理》《中体诗论与诗集》《爸爸的进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