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工作室 https://m.39.net/disease/a_9213053.html本篇也是诗经的名篇,知道几首诗经的人,都会晓得该篇。附上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严:桃之夭夭前四句,就给人以“春暖花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上千年以来的文化熏陶,桃花的寓意早已经深入人心。成了男女之间情愫的代名词,比如单身男女梦寐以求的“桃花运”等。严:人面桃花相映红本篇应该是以桃花比喻女子的开山鼻祖,引领了后世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以及“玉腕枕香腮,桃花藕上开”等名句,即便我们已经读过许多,比较而言,诗经的前两句也显得意味深刻,耐人寻味。严:灼灼其华本篇能够千古流传,还在于它不仅描写了待嫁女子桃花般的美貌,更是强调了女子出嫁后的行为准则。不仅要求外貌美,还在强调心灵美。简单地说就是要“宜家”、“宜室”和“宜人”。这也应对了最美好的祝愿“子孙满堂”、“时代绵长”和“和睦欢畅”。用现代话说就是“一个好女人,旺三代;娶错女人,毁三代。”从诗经的第一篇《关雎》,讲的是青年才俊偶遇佳人,日思夜想,炽热追求开始;第二篇《葛覃》,讲女子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欣喜心情;第三篇《卷耳》,写的是两地相思,互相忠诚的异地思念;第五篇《螽斯》,描绘了对婚姻最美好的祝福,“人丁兴旺,时代绵长,和睦”;第六篇《桃夭》,写的是女子出嫁,送上最美好的祝愿,强调女子心灵美的必要性。严:含苞待放诗经,无论是否真的是孔子的编辑整理,都足以表现出对家庭生活的重视。《礼记·大学》引到《桃夭》这首诗时说:“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也说出了另一层真理: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巩固与否与社会的巩固与否,关系十分密切。最后附上现代翻译: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协手家和睦。联对收尾:宜室宜家,利国利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