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丁端州①
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④。
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丁端州:丁宝臣。据记载,其在越州“除弊兴利甚重,再迁太常博士,移知端州”。端州,今广东肇庆
风谣:指《诗经》的十五国风。泛指反映风土民情的歌谣。
铜柱: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
蛮徼:蛮地、边徼。泛指边远地区。指南方边塞。
竹符:汉时竹制的信符。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借指州郡长官。
沈休文:南朝梁文学家沈约。
不要嗟叹你所在之地的荒凉偏僻,离群索居,你能力突出,治理当地的民风民情一定会传达到岭北之地,收到朝廷嘉奖。
虽然端州和蛮地相接,但依然是大汉朝廷的任命。
你春天给我写的书信已随衡阳雁,飞至我的身边,到秋天你一定可以骑马回到北方来看一看。
到相见那一天你就能体会到我的南望之苦,我思念之深和当年病重的沈休文如此相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可知,丁宝臣因在越州治理有功而移官端州,但他心中更多的是郁闷。
B.第五句中的“春书来逐”点明了时令和事件,并且巧妙地呼应了诗题中的“次韵”。
C.中间两联体现了王安石律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的创作特点。
D.诗人以“南望苦”悬想友人思念自己以致心中凄苦,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蕴。
15.本诗“莫嗟”一词开宗明义,安抚友人。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写作意图的。(6分)
14.D“悬想友人思念自己”错,应是诗人思念友人。“相见会知南望苦”,那时候相见,你就会知道我每每南望遥思故人,心中也十分凄苦。
15.①“莫嗟”开篇,直接劝导友人不必因荒远之地和离群索居而感伤。(2分)
②“且喜”以下,以政绩将会闻名岭北,秋天便可乘骑归来,劝慰友人。(2分)
③尾联以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来宽慰友人,带给友人心灵的慰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