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宗周万邦之方作家吴梅影上海书展分享

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于8月12日至1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办书展,对主办方来说是一场大考,对读者来说则是一场文化盛宴。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对丰富思想的探索,一直都是中国人坚持的底蕴与信仰,这份执着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周朝文人和百姓对历史进步的高度敏感,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非分明的价值判断,从先进的文化层面,集结成了《诗经》,夯实了西周和东周共延续近年的基业。《诗经》的文化艺术价值有多高?据统计,出自《诗经》原文和《诗经》诗句经过简化形成的成语就有条以上,平均每2首诗就有1条成语,留下了许多今天仍然鲜活的语言形式及其承载的文化意绪。例如《周南·关雎》的“窈窕淑女”“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邶风·击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王风·采葛》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这些富有活力和凝聚深厚文化内涵,同时也相当程度凝聚着民族品格且十分精辟的成语,至今仍丰富、充实中华文化的血脉和语言库。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仅有的,即便《全唐诗》或精选本《唐诗三百首》,也无法超越这样的典范水平。《诗经》的文化价值如此之高,如果能在上海书展上听一听《诗经》中的故事,品一品作者在《诗经》中埋伏的小故事,对读者来说恐怕是一次难忘之旅。本届上海书展中,对《诗经》最有研究的应该是作家吴梅影,由其著作的《诗经趣味》一书,多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8月14日,吴梅影与谭伦华、王跃于上海书展以“赫赫宗周,万邦之方”为题分享了“《诗经》中的那些事儿”。在分享会上,吴梅影老师对《诗经》中的题材信手拈来,另外两位嘉宾也是妙语连珠,让人印象深刻。谭伦华老师分享时说:“对诗经的解读,从来没有间断过,有些人是讲深奥的道理,有些是分析赏析词句,梅影是把这两方面融合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道理、赏析诗句,因为她是一位作家,她能用小说的笔调,用简单的方式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在这本书里,读者可以读到情结,读到人物,读到故事。”谭伦华老师的分享是对吴梅影解读《诗经》的肯定,在前面的分享中,吴梅影谈到一件小事,她说,“经常有朋友给我说,说中国音乐比不上西洋音乐,如果你读了我写的这本书,你可以看到,中国乐在西周就已经达到了高度。”西周时期宫廷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间唱歌与唱词,以观风俗、察民情。世传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于此时。这反映出演奏技术、作曲技术以及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古琴演奏中,琴人还总结出“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器”的演奏心理感受。著名的歌唱乐人秦青的歌唱据记载能够“声振林木,响遏飞云”。更有民间歌女韩娥,歌“余音饶梁,三日不绝”。这些都是周朝声乐技术上的高度成就。能读懂《诗经》,就更懂生活,这符合本届上海书展“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主题。因为热爱生活,所以想使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品质、更美好。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很重要的就是要有生活的知识和智慧,这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在分享会上谈及《诗经》,吴梅影有说不完的故事。她介绍,因为诗经成诗的年代太过久远,距今已有年,诗歌中人物的职务、名称很多都发生了变化,而且诗经是四字句,想要读懂是很难的,所以她在写《诗经趣味》时就尽量把自己想象成普通读者或小读者,尽可能把字句写的通俗简单。谈及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吴梅影提到,这本书最早是五年前由一家出版社约稿,因为出版社创作的是系列图书,在成书时对稿子作了大幅删减,这一直让吴老师愤愤不平。在版权合约到期后,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她二次加工和创作,在原来书稿的基础上又补写了更多内容,才有了现在这本《诗经趣味》。吴梅影为今天的分享会创作了一段新词,贴在下面以飨读者:赫赫宗周,万邦之方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翻开诗篇,我们一起来回味:美丽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浩荡春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秋夜色: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漫漫冬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此时此刻,想借用诗人顾城的一段话来读诗:当然唐宋诗词并非一片静水,其中也有直流千尺,烽火三月,胡天飞雪的动荡;也有举杯邀月,分麾下炙,西窗剪烛的风情;也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哀,或衢州人食人的大呼。但在这一切之中,你都可以感到那个明丽生动的主线,那个依据,就像播下万壑水声的无声冰雪。多姿多态的希腊神像也曾透出同一寂静。从哪里来?从西周而来的温柔敦厚的诗教。通五经,冠六艺。赫赫宗周,万邦之方,《诗经》是中华抒情史的序幕。诗是博大的,宽广无涯,而又丰富变化:宛在水中央的曼妙,采薇的深情绵绵,桃之夭夭的明媚,叔于田的勇武刚毅又仁厚。劳动的时候,我们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想念一个人,我们唱“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赞美心中好姑娘,我们唱“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谴责那个负心汉,我们唱:“既生既育,比予于毒”;结婚嫁娶,我们唱“乐只君子,福履将之”;生儿育女,我们唱“宜尔子孙,振振兮”;想念亲人,我们唱:“陟彼南山,言采其薇”;天人永隔我们唱:“绿兮衣兮,绿衣黄里”……霞可餐,薇可采,白石可煮。王小波: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诗经典故信手拈来,学识渊博,谈风儒雅,落落大方,这是不少参加分享会的读者对作家吴梅影的印象。除《诗经趣味》外,吴梅影还创作了“宋四家”系列人物传记,《唯余笔墨情犹在:赵孟传》《说书:翰墨流传知几许》《苏轼:一樽还酹江月》《蔡襄:千古万古清风》等书深受好评。其中,《蔡襄》一书以北宋王朝变迁史为背景,用生动而传神的笔墨再现蔡襄不平凡的一生。在采访中,吴梅影也简单透露,已有影视公司计划将此书拍成电影。吴梅曾就读于西南大学和厦门大学,现居住在厦门,工作于集美大学,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其创作始终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被媒体评价为“以新思想讲老故事,以新角度品传奇历史人物,为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赋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