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过《诗经》,但很多人都没听过《诗序》吧?这部分特别重要,《诗序》是《诗经》的序言。据清人魏源考证,《诗经》里每首诗的前头,都有一段序,鲁、齐、韩三家诗原来都有序,但多已失传,作者身世成谜。后来人讲(诗序》,总是指(毛诗》的序,故《诗序》亦称《毛序》或《毛诗序》。
《毛诗序》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首诗(关雎)之前一段较长的序文称为《大序》,每首诗前的一段序文称为(小序》。这些序,尤其是《大序》,是研究《诗经》十分宝贵的材料,也是先秦诗歌理论的一个总结。但《毛诗序》出于何人之手?一千多年来却一直意见不一,争论不休。
20世纪初,胡朴安的《诗经学》汇集古人的各家之说,得13家:30年代,李嘉言在《(诗序)作者》中,列举众说达17家;近人张西堂的《诗经六论》引据各说有16家。其说至为分歧,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争论最大,也是最久的一场笔墨公案。
《诗序》作者究竟是谁?由于时代久远,原始材料少,至今尚很难确定。现代的《诗经)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仍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他们对前人众多的说法,觉得有些未免烦琐穿凿,把诸家之说总括为八种:①孔子作;②子夏作;③子夏、毛公合作;④卫宏作;⑤毛苌作;⑥诗人自制;⑦经师所传;③村野妄人所作。其中在当前学术界比较有影响,而又比较有根据的有三说。
一、子夏作
先秦书籍,遭秦火之后,散失很多。《诗经》“以其讽通,不独在竹帛”,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汉文帝时就相继出现了三位传授《诗经》的学者,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并于武帝时立于学官。《毛诗》为毛公传授,毛公有大毛公毛亨与小毛公毛苌二人。大毛公在西汉时,自己招收门徒,传授《诗经)写成一部解《诗》的《诂训传》。至西汉末平帝时始立于学官,至东汉而大盛。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为《毛诗故(诂)训传》作笺。
他在《郑志·答张逸问小雅常)篇中,关于《诗序》的作者说:“此《序》子夏所为,亲受圣人,足自明矣。”三国吴陆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亦亦云:“孔子删《诗》授ト商(即子夏),商为之《序》。”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收录此序,就直题为《(ト子夏毛诗序》。其后历代学者续有所补,述其源流。如清陈奂《诗毛氏传疏》云:“于子夏亲受业于孔子之门,遂括诗人本志为三百十一篇作《序》,数传至六国时毛公,依《序》作《传》,《序》意有不尽者,《传》乃补缀之,而于训诂特详。”许多学者皆云子夏作序为可信。
但历代也有许多学者对(诗序》为子夏所作,表示怀疑。他们的理由是(一)子夏是孔门传诗的人,《汉书·艺文志》有记载;然子夏序诗的说法,不但经传无明文,而且毛公也未述及。(二)《毛诗》和鲁诗、韩诗传授之原都出自子夏;然《毛序》的释诗与鲁、韩很不相同,如《序》为子夏所作,决不会和鲁、韩相差这样远。(三)子夏的学生有不少人住在鲁国,齐、鲁人既然传授子夏的《诗经)学,一定也传授他作的《序》。
为什么传齐、鲁诗的人都不知道有序,只有赵人毛公能得到《序》。这些学者认为《诗序》是汉人的作品。然近人朱冠华《关于毛诗序)的作者问题》(《文史》第16辑),据惠栋《后汉书补注》、钱大昕《く十驾斋养新录)卷一诗序》载:西汉司马相如、东汉班固、服虔、杨震、李尤、蔡邕均曾引用过《诗序》这一事实,认为“先秦古籍用《诗经》之处甚多,非《诗序》在诸书之前,先儒何得引之耶?”“就时间上言,在毛公之前《诗序传之已久,其必出自子夏无疑。”所以《诗序》是否出于子夏之手,子夏又本之孔子,至今还是个疑问。
二、卫宏作,
卫宏作《序》之说,见于刘宋范晔《后汉书》。《后汉书儒林传下·卫宏传说“卫宏字敬仲、东海人也。…初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在范晔以前,晋陆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也说:“九江谢曼卿亦善《毛诗》,乃为其训。东海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得风雅之旨。"”二书都明文记载卫宏“作"《毛诗序》,指的是他自己作的,而不是修改或润色前人之作。他们说他“善得风雅主旨”,是对卫宏作序的评价。
范书说“于今(刘宋时)传于世”,是范晔亲眼看到卫宏的《诗序》,不是一种揣度的话。因而后世不少学者认为此说比较可信,多主是说。崔述《读风偶识》云:“《序》为宏作,显然无疑。其称子夏、毛公作者,特后人猜度言之。非果有所据也。"梁任公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云:“《诗序》谁所作耶?《后汉书·儒林传》述其来历甚明。《传》云…则《序》为宏作,铁案如山,宁复有疑辦之余地?”等等。近世学者鲁迅、郑振铎等也都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合理。
但范晔提出卫宏作《毛诗序》后,后世也是异说纷起,认为范晔说不可从,其理由有二:(一)若(诗序)果卫宏作,去郑玄之世甚迩,焉有不知之理?(二)郑玄注《小雅)、《南陔入、《白华》、《华黍)之序有云:“此三篇之义(谓《序》)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至毛公(亨)为(诂训传》,乃分各篇之义,各置于其篇端。”这是毛公以前已有《诗序》之证,不必待至东汉卫宏然后始为《毛诗》作序。他们据严可均《铁桥漫稿),认为范晔所谓“乃为其训”,“因作《毛诗序》云者,盖指宏于(毛诗》外'别为之训',别为之序”,非即(大序》、《小序》,因而也未可作为定论。
三、毛公作
《毛诗》以毛亨和毛苌传授得名。毛亨死后,河间献王得到他的《诂训传》就把他的弟弟毛苌立为博士,将《毛诗》献到朝廷,但没有受到重视,未被立为官学,长期在民间传授。后因得到王莽的重视,在汉平帝时始得立为官学,逐渐取代三家诗的地位而风行于世。因而后世学者以为《毛诗序》当为毛享、毛苌所作。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五《毛诗音义》云:“《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清毛奇龄《诗札》云:《小序》毛享作,何以知之,按《汉志》《毛诗》二十九卷,《故训传》三十卷……故即《序》也,《毛故(诂)训传》即《毛序训传》。”今人王锡荣在《毛诗序问题辨说》中根据毛亨没有为《诗序》作传,《传》和《序》说诗常互相抵幅这一事实,推测《毛诗序》当作于毛享诂训传之后,主张《诗序》的作者为毛装。
他的主要理由是:(一)河间献王任毛苌为博士传诗,是(毛诗》命名的由来(孔颖达谓“大毛公为其传,由小毛公而题毛也”)。毛苌传诗除继承毛亭的诂训传外,主要是他写了《毛诗序》,这才使《毛诗》成家之说。如果否定(诗序》是毛作,那么毛装对(毛诗》就没有任何贡献了。(二)汉初传诗的齐鲁、韩三家都曾有序,序作者均为传诗者故毛诗序》亦应为传(毛诗》的毛苌所作。传诗者对每首诗有具体解说,对全诗亦必有一个全面的看法,这就是大小序之分不容怀疑的原因(《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丛》第1辑)。此说虽言之有理,但多为“推测”,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故亦疑而未能定,难以了结这一公案。
《诗序》作者的问题,长期兴师动众,争论不休,其原因固然是由于时代久远,渺茫难求,没有可靠的资料,难以定案;此外汉代经师的穿凿附会,以及不同传诗派别的门户之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一千多年来长期纠缠不清根据目前(诗经》的研究状况来看,尚很难预测何时能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