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雄雉原文
雄雉[1]于飞,泄泄[2]其羽。
我之怀[3]矣,自诒伊阻[4]。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
展[5]矣君子,实劳[6]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云[7]远,曷云能来。
百尔[8]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9],何用[10]不臧[11]?
雄雉朗读
邶风_雄雉00:42来自95国学雄雉注释及注音
[1]雉〔zhì〕:俗称野鸡,雄的尾长而羽毛艳丽,雌的尾短而羽毛黄褐,善走而不能久飞。
[2]泄泄〔yìyì〕:鼓翼貌,一说缓飞貌。
[3]怀:思念。
[4]自诒〔yí〕伊阻:自寻烦恼。诒,通“贻”,遗留。伊,此。阻,通“沮”,沮丧,一说阻隔。
[5]展:诚然,确实。
[6]劳:忧愁。#13;
[7]云:语气助词,无实义,后同。
[8]百尔:汝众,犹言诸位。百,凡是,所有。
[9]不忮〔zhì〕不求:不妒忌,不贪婪。忮,嫉妒。求,贪求。
[10]何用:为什么,怎么会。
[11]臧〔zāng〕:善,美好。
雄雉翻译
雄雉飞舞而起,振动它的羽翅。
我有思念之情,却是自寻烦恼。
雄雉飞舞而起,鸣声忽高忽低。
就是那位君子,真正使我忧心。
瞻望太阳月亮,我思悠悠不绝。
路途多么遥远,如何能够归来?
你们众位君子,不知德行修养。
若不嫉妒贪求,哪会不善不美?
雄雉赏析
《雄雉》是一首音韵优美、意味绵长的短诗。《毛诗序》言其为“刺卫宣公”之作,批评卫宣公“淫乱不恤国事,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此诗主旨为“期友不归,思而共勖”。今人大多认为此诗“怨旷”之情有之,而“刺卫宣公”之说无据,应为妇人思念其远役丈夫而作。
本诗共有四章,前两章皆以“雄雉于飞”起兴,言其舒羽振翅、婉转而鸣,可是自己所怀念之人却不在身旁,劳心伤神也只是自寻烦恼而已。第三章以瞻望日月交替更迭为兴,比自己所怀之人久久不归;以日月亘古不易为比,喻自己思念之情悠悠不绝。而且千里迢迢的路途,似乎就暗示着“君子”难以归来的宿命。最后一章却笔调一变,转为诗人对“百尔君子”的殷殷劝导:希望他们远离“忮求”之心,涵养贤善的德行,自然可得和顺美好的结果,从中也寄托着诗人对所怀之人的真挚祝福和谆谆告诫。
雉就是俗称的野鸡,古人认为其是“耿介之鸟”,所以常用以比拟君子的品性。本诗句式工整,文笔晓畅,尤工比兴,极具历史感和画面感。特别是最后一章,突破了个人情感的局限,使全诗的境界提升至另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