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柏舟朗读注音翻译及赏析

诗经·鄘风·柏舟

诗经·国风·鄘风·柏舟原文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1]。

髧[2]彼两髦[3],实维[4]我仪[5]。之死矢靡它[6]。

母也天只[7],不谅[8]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9]。

之死矢靡慝[10]。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诗经·柏舟朗读

鄘风_柏舟00:38来自95国学

诗经·柏舟注释及注音

[1]中河:河水中央。

[2]髧〔dàn〕:头发下垂状。

[3]髦〔máo〕:指男子行冠礼前,头发齐眉,分向两边。

[4]维:乃,是。

[5]仪:配偶。

[6]之死矢〔shì〕靡它:到死誓无他心。之,到。矢,通“誓”。靡,无。

[7]只:语气助词,无实义。

[8]谅:相信。

[9]特:配偶。

[10]慝〔tè〕:通“忒”,差错。

诗经·柏舟翻译

泛起那柏木小舟,漂流在河水中央。

分发齐眉那少年,的确是我好配偶。至死终究无他心。

我的母亲我的天,怎奈却不相信我!

泛起那柏木小舟,漂流在河水边缘。

分发齐眉那少年,的确是我好对象。

至死终究无偏差。我的母亲我的天,怎奈却不相信我!

泛起那柏木小舟,,漂流在河水边缘。

诗经·柏舟赏析

这首《柏舟》的诗旨,以《毛诗序》为主流的传统说法多认为是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共姜拒绝父母改嫁之令,故作此诗以自誓其志。因此,古人多以“柏舟之痛”称呼女子丧夫之事,以“柏舟之节”赞美女子夫死不嫁之行。当今学者则多认为此诗描写了一少女欲择一少年为偶,但却未得到母亲同意,因此作此诗以表明其心、抒发其怨。

全诗共有两章,每章七句,两章形成了十分工整的叠咏结构。首章以泛舟漂游河上起兴,营造了一种安怡自在的氛围。然后就引出了诗人抒情的对象——“髧彼两髦”之人。在古代,这是男子弱冠(二十岁)之前的发式装扮,透露出女子钟情之人尚是一位少年郎。两章中反复强调“实维我仪”“实维我特”,再加上至死不二的誓愿,女子坚决果敢的意志毕露无遗。这恰恰与父母的“不谅”不信形成对比,所以本诗后两句多用叹词,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愁怨和不满,也流露出一丝“天不遂人愿”的哀伤和无奈。

此诗的全部意涵,实际上已在第一章完全展现,然而诗人仅改变几个韵脚,用另一章再次咏唱一遍,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尽情渲染。这种形式,充分体现了上古歌曲所具有的韵律感,甚至也常见于现当代歌曲之中,成为寄托情感、触动人心的一座艺术桥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