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有一个阳光般的少年,在开满芦花的河边遇到了一个美丽少女,于是心生倾慕,从此,心心念念,相思成茧。
他们的故事被人唱成了一首歌。在这首歌里,有纯洁的美好,有质朴的思念,有蓝色的希望,有痛苦的追求。就这样,这首歌一年一年地流传下来。
又过了几百年,有一个叫孔子的人看到了这首诗,大为欣赏赞叹,并按照他的理想和哲学做为标准,赋与了这一首民歌非常特别的含义。并把它做为诗,放在了《诗经》里,而且排在第一位。
这个叫孔子的人估计年龄并不少了吧?自然对男欢女爱不大感冒,更兴趣缺缺。只是他突然发现,人生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国家的价值,文明的价值都可以在这一首诗中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他称之为王化之源!
天底下的人都善良而温柔,都遵守着规则和礼仪,互敬互爱,对美好的事物和情感,都会积极地去追求。
于是,在这个老人的过分解读之下
那个美丽的女人,变成了道德,规则,伦理,教化,文明。
那个阳光般的少年,变成世人,我们,人间,官员,大王。
那个生长在河边的简单爱情,变成了对理想的追求,对王道的遵守,对和平的向往,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诠释。
他丝毫没有顾及那个阳光少年和美丽少女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地把一首爱情的歌,塑造成一个人生指南。
你有欲望,你有野心,你有追求,你去做就是了,为什么偏偏要占用我的爱情?
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