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钟的王国。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并有“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
西周以后的编钟常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会、祭祀,都要演奏编钟。它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
《隋书·音乐志》记载编钟:
“各应律吕,大小以次,编而悬之”
演奏时以敲击发声,音色纯净,旋律优雅,音域宽广,高音昂扬,低音浑厚,表现力非常丰富。
编钟是古代成组的青铜打击乐器,将成系列的铜甬钟或铜钮钟悬挂在木架上,击奏以发出声音。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宛如歌唱,所以也有“歌钟”之称。
《诗经》中有: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古时,编钟是统治者专用的乐器,也是反映名分、等级和权利的象征。
说起编钟,大家都知道声闻中外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但早在距今多年前的晋国,有这样一组编钟,踏着历史的余音袅袅而来,它虽不及曾侯乙编钟磅礴大气的音律、制作以及铭文。但它,比让人叹为观止的曾侯乙编钟早出年左右。
晋侯苏钟,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