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厚重,一个民族也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而得以延续。
西安碑林的历代名碑主要收藏在中轴线上的七个展室之中。据介绍馆藏文物余件,其中汉代至当代的碑石、墓志共有余块,7个展室公开陈列的碑石、墓志有多块。目前碑林博物馆已经启动改扩建工程,看了网络上的报道,对于名碑的保护和移动,这里还有许多不同的意
石刻经书、书法名碑、各种书法字体名碑、宋至清代名书法家的诗文书迹、各朝代的地方史料碑,还有那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体,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等
见和看法,但初衷还是都为了保护。
第一展室里陈列的主题是《开成石经》,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周易》、《诗经》、《论语》在内的
12
本书经,都是在石碑上雕刻的字体。要知道这些经书都是在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必须要读的书,石刻就是范本,可以避免文人学士在传抄的时候出现纰漏,永久地保存下来。而且《开成石经》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个唯一的完整石刻经书。
《多宝塔碑》,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知道档次了吧
这是《颜氏家庙碑》,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王羲之的《圣教序碑》等则是我们书法爱好者需要顶礼膜拜得了。每个碑刻都有这自己的故事,就这《圣教序碑》便是古人僧怀仁耗费心血在王羲之的墨迹中集字刻成的,耗废了他24年的心血呢,从这个石碑中,我们感受到了书圣王羲之那种秀丽俊俏干净的书风,让人心旷神怡,就像在大草原上骑马一样,让人心里很舒坦。
第四展室陈列的是宋代到清代的一些书法家,包括苏轼、黄庭坚等人。第五展室陈列的是宋、元、明、清等各代碑石,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成为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珍贵资料;还有一些人的碑刻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的品赏价值。
也讲究不一一再叙述了,实在太多。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在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全国的书生万里跋涉,梦里千寻,只为一睹这石碑。可以想象他们抚摸着这石碑上的文字,用手中的毛笔临摹,又或者花大把的银子寻得一张拓片回去。那时的这些墓碑文俨然就是那永不消失的精神伊甸园。它们居于庙堂,享受香火。也许只有技艺精湛,资历深厚的老手艺人,沐浴更衣,三生祭拜后,才可从这上面拓下几张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