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首篇,优美之极的思慕爱情诗歌
关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古之睢鸠为“爱情鸟”,终身此情不渝。什么意思呢?诗篇中“君子与窈窕淑女”有德行定位与风气导向意味。
其实整篇诗写的是君子(即非普通男子)初看见美好贤淑女子(亦非普通女子),起思慕之情,求之不得,弹琴鼓瑟亲近之,以及最后钟鼓奏乐悦之庆之迎娶之这一系列的心路情感历程。
我来结合整篇对应上面逐句解读一下中诗句:
关关和鸣睢鸠,相依相伴河之洲。
美好贤淑女子,恰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荇菜,行船左右采捞之。
美好贤淑女子,日思夜想追求之。
求之未能如愿,日日夜夜常思念。
思念绵绵不断,辗转反侧难入眠。
参差不齐荇菜,行船左右采摘之。
美好贤淑女子,弹奏琴瑟亲近之。
参差不齐荇菜,行船左右择采之。
美好贤淑女子,当钟鼓奏乐娶之。
优美诗篇(带注音)关睢是《诗经》开篇首篇,亦是“风雅颂”之“风”之始。
该诗描述有情节有思想,有动有静,有实有虚,波折起伏,循序渐进。
诗风古朴周正,生动形象,优美隽永。
周南是指周公旦及后代统治过的南方(今洛阳以南至湖北一带)。
其篇名关睢,是《诗经》取篇名之惯例,都是以该篇第一句中的词语定名,多为二字,篇名多无实在意义。
关雎解读有许多版本,我的解读与其它都有所区别。
我认为解读关睢必须先从孔子编辑《诗经》来龙去脉及目的说起,我认为《诗经》并非简单的搜集取舍收录汇编。
孔子生平简介作为教育界的鼻祖,儒学派创始人,他一定会在《诗经》里融入自己的思想理念及影响。
他所站的高度以及所掌握的学识亦非普通诗歌作品能入眼。
每篇从他的角度看也未必尽善尽美,每篇那怕增删或改一字一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然《诗经》首诗,把关睢作为首篇并非随意,大师所为实是有意为之。原因分析如下:
1、按当时的春秋社会环境而言,教化人伦,正心正德正风为其施教基础本源。
教化在于方方面面施为,终至百川汇海,当然《诗经》选录排序也不能例外。
开首篇而至后来见之者铭记《诗经》并传之是其本意。
须有脍炙人口,通俗易颂,不失优美,涉众面广,影响深远这些特色。
故关雎以其具备上述特点兼具男女美好爱恋永恒主题而入选首篇,亦是“风”之始篇。
2、内容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主线徐徐展开,能看出关雎此篇的蕴意。
窈窕淑女行船采荇。因为提及的是君子与窈窕淑女,而不是男人、女人,男子、女子等,而是赋予了更高的品行要求,这就大有不同了,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其本意应是借此告知世人,只有“窈窕淑女”才是德行敦厚的“君子”佳配。
这窈窕淑女其实亦是“美德”化身,那么这就清楚了,这关雎本意亦是借其传唱而达正心正德正风之意是也,用心良苦,不可谓不妙啊。
3、君子追求“窈窕淑女”,实则亦是追求“美德”,这是透过表面看其深层之意。
爱情美好,但孔子之意不仅仅耽于此,否则又怎能成其为大师呢。
此篇佚名,即作者不知,或是事实,但原篇肯定有本质改动,且关雎又是首篇。
况以孔子博学及见识几无人能出其左右,诗作一点不删增修改而收录,又是为啥?当是历史史实吗?不别扭吗?
4、此篇更合乎孔子的所言所行,就如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亦源于美德一样。
以上是我的解读及分析。
让我们细细地品味欣赏它,在这首流传至今的思慕爱恋诗歌中感受其来自遥远的美好。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诞生距今已有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