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相谢安曾经问他家的孩子们:《诗经》三百首,那一句最为佳妙?(《毛诗》何句最佳?)
他的侄子谢玄(后来淝水之战的先锋),脱口而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诗一方面表达了出征时间之久(至少是从春天延续到了冬天),同时还表达了时过境迁的沧桑感。表达的方式是如此的深情,情绪又是如此委婉。正是《诗经》所表达的君子审美:“乐而不yin,哀而不伤。”(快乐却不过分,哀愁却不悲伤)
如果大家体会到了这句的深情与典雅,那么就懂得一整本《诗经》的精神了。
《采薇》的薇是野豌豆的意思
这篇《采薇》一共,每章八句。看着很长,而且生僻字有点多。不过掌握了《诗经》的阅读套路以后,内容就没那么难以理解了。
我们继续来读后三章: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róng)车既驾,四牡(mǔ)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前面三章的解释请见往期内容:
《诗经》中最美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里诗篇从采薇引发的伤感,进入到了军旅生活中的艰苦。升华到最后,就发出那句被谢玄认为“最为佳妙”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谁想到一语成谶,谢玄长大后也是投身军旅,早年跟随桓温、桓豁在军中效力。后来又组建了精锐部队“北府兵”,他日后正是凭借这支部队打赢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为东晋又延续了几十年的寿命。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是“那”,“维”在诗经里面一般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常是常棣,也叫郁李,是一种长花的树。华虽然是“花”的意思,不过一般指树上的花。
那是什么,是常棣的花啊。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君子指有身份地位的人,后来演化成了对品德高尚之人的称呼。路上是什么?是君子的车啊。
戎(róng)车既驾,四牡(mǔ)业业。
戎车是兵车。牡是雄性的,这里指雄马。业业是高大的样子。《诗经》里面叠字基本都是形容词,来修饰主语的。兵车已经驾起,驾车的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捷是说接战、交战。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要多次交战!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
骙骙也是雄壮的样子。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小人是说平民百姓。腓(féi)是庇护,掩护。(前面说的这辆车)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翼翼是整齐的样子。象弭是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是鲨鱼鱼皮制的箭袋。所以这两样指指精良的装备。
四匹马训练有素,我们的装备也非常精良。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戒是警戒。孔是非常,棘是紧急。怎么能不每天警惕戒备,犬戎的威胁非常紧急。
然后终于到了这最美的地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依依是柳丝轻柔摇曳的样子。思是句末助词,没有意义。雨这里读四声,是下雪的意思。霏霏是雪大的样子。
回想当初出征之时,杨柳随风摇曳。而今回来路上,大雪漫天纷飞。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迟迟是长远的样子。
道路漫长,我满是饥渴疲惫。我的心忧伤悲哀,这份哀痛又有谁能体会!
先秦时期的人,表述情绪都这样委婉而动人。所以后世对《诗经》的推崇无以复加。孔子更说道: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就是说不学习《诗经》的话,在社会交往中没法很好地对答。
特别是孔子还有个补充的发言,说你们后生小子为什么不学《诗经》呢?
诗经可以,诗经可以起兴(找话题引喻),可以了解风俗,可以与人交流,可以去做批判,就近可以用来服侍父亲,远来可以侍奉君主。还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不知道传统文化学些什么,那就不妨读读《诗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