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作者难以考证,但重要的不是这个,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dbfzl/180614/6329464.html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诗三百篇”中的作品是年代久远的诗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民歌,它带有集体创作的特点,不可能标称姓名;有些诗篇虽属个人之作,但在那个时代,尚无专门从事创作的作家和诗人,还无存留姓名的习惯。在《诗经》中,只有极少的作品在诗里标明了作者的名字,如《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大雅·蒸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鲁颂·宫》:“新庙奕奕,奚斯所作”……这里诗人出于某种目的偶然留下自己的名字,才使我们得以知其作者。此外,像《鄘风》中的《载驰》,虽未标作者名字,但经前人考证认为是许穆夫人的作品:许穆夫人本是卫国人,出嫁于许穆公。狄国攻破卫国,杀死了卫懿公,卫人在遭邑立了许穆夫人的同母兄卫戴公。

不久卫戴公死,卫人又立文公。许穆夫人得知卫国遭此浩劫,欲归暗卫君,但为封建礼制所禁,许国统治者不准她去。她于半路上被追回,因作此诗。《载驰》这首诗,同《左传·闵公二年》所记之事是相合的,因此可以认定为许穆夫人所作。不过,前人在以史证诗,考证作者姓名时,常常由于穿凿附会而造成对诗的曲解。真正属于确证的并不多。

产生在先秦时代的“诗三百”,作为古代一部宏大的诗歌总集,不仅留下了从野蛮跨入文明时代先民开辟创造的历史足迹,而且其中许多表现出鲜明个体意识的作品(《国风》、《小雅》为代表),还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实际生活和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要求、理想与愿望、欢乐与哀伤、仇恨与爱恋、斗争与反抗……因而,我们今天来读这些年代荒远的诗篇,重要的并不在于考订作者是何人,而是应该着眼于了解作品出自哪一个阶层,这对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才是至关重要的;而就《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来说,也确乎都或隐或显地表现出作者的社会地位或阶级属性。

《诗经》中的作品,有许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留有被压迫者的印痕。这类作品多在《风》诗中,如魏风《伐檀》、《硕鼠》;幽风《七月》;邶风《式微》等,便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表达了被压迫的农业直接生产者即农奴的思想感情。《风》诗中还有一些征人思妇的歌。这些歌一部分可能来自农奴阶层,另部分可能来自士庶人。所谓士庶人,乃是那些在阶级分化中,由统治阶级跌落下来变成了自食其力的自由民。他们也是社会直接生产者,但地位又不同于农奴。《诗经》中许多反对徭役的诗歌和政治讽刺诗,如《周南·卷耳》、《王风、黍离》、《魏风·陟岵》、《齐风·东方未明》、《唐风·鸨羽》、《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相鼠》以及《小雅》中的《鸿雁》等等,都可能出自这一阶层。

除了农奴和士庶人的歌(即所谓民间歌谣),《诗经》里还有出于统治阶级各阶层的作品。那些极力宣扬帝、祖的威灵和描写了贵族生活以及含有讽刺之意的雅诗和颂诗,多为公卿列士所献,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雅诗,特别是《小雅》中的不少作品,产生于宗周崩溃时期,反映了政治危机所带来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深。

这些诗的作者,对现实的黑暗和本阶级当权者的昏庸腐朽持有揭露、批判的态度,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在《北山》、《正月》、《节南山》、《巷伯》、《雨无正》、《十月之交》、《小宛》、《巧言》等诗中尤有明显体现。这类诗的作者,多为统治阶级中的中下层官吏。总之,《诗经》向我们显示:这部上古时代宏大的诗歌总集以其极为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商周时代的全部社会生活面貌,深刻而广泛地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极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生活要求。

欢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才知道从没放下你”,喜欢记得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