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首例悬疑案件,诗经中女人的一

对于现代女性来说,一夫一妻再正常不过,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有些家庭中甚至还会有女性地位略高于男性的情况存在。可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更多的是沦为生育的工具,即使是像《硕人》中庄姜那样有才有貌又出身高贵的女人,也因不能生育而备受丈夫冷落。更毋论普通女人了,可是任何时代都有特立独行,敢于与世俗作斗争的人。今天要解读的《诗经》中这首诗的女主角,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人。

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虽诉不从

这首诗是一桩诉讼案中,被告方内心情感的自白。全诗三节,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节,第二部分为二三节。诗一开始,就进入一种沉郁的氛围之中。

厌浥,露水潮湿貌。行路,道路上有露水。谓通畏。

天未亮时,道路上满是露水,难道我不想早点出发吗?就怕露水太浓,行路不便,会被露水弄湿衣服呀!

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渲染气氛,表达主人公此刻的复杂心境;另一方面也有象征意义,表示不愿因为下文中起诉她的人,沾污了自己的婚姻理想。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角,指鸟嘴。鸟肯定是有嘴的,这里的意思应指鸟嘴不尖锐。谁说鸟嘴不尖锐?为什么会啄穿我的屋子。这和下章首句的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意思是一样的。古人认为大的是牙,小的是齿,鼠都是小的,所以称无牙。谁说鼠没有牙?为什么会咬穿我家的墙?

这两章的开首句兼用了反诘及比兴的手法。反诘用以谴责对方,较之直说其恶行,更能显出对方行为的过分和自己的愤慨之情。心里明明对这件事持反感态度,故意反诘,以证明自己的态度是对的。这种妙用反诘的手法,对后世影响也大,特别常用于表达男女情爱的诗中,如汉乐府中的《上邪》: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山会不会无陵,水会不会枯竭?沧海桑田,山陵夷为平地,河川之水干涸,并非不可能,男女之情也并非能保证永远没有断绝的那一天。“冬雷震震,夏雨雪。”冬天会不会打雷,夏天会不会下雪?虽不常见,天气异常时并非没有出现过,正如双方都不能保证决不会断绝一样。以上几种情况都不能证明我的决心,只有“天地合”这种情况我才会和你断绝关系。天地合,也就意味着宇宙毁灭,人类灭亡,也就是天长地久的意思,这样一对比,情意之坚决表达得淋漓尽致!

反诘和比兴都是为了引出下面要说的话:“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女通汝,谁说你没有家室呀?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理由一定要起诉我呢?这样和前面的话一对比,就显出对方多么无理。作者的态度是坚决的:“虽速我狱,室家不足!”即使你要送我去监狱,我也不会让你想逼我结婚的不良企图得呈。“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虽然你想送我去坐牢,我也绝不会屈服。

千古悬案

对于本诗的主旨,从古至今,众说纷纭。这首诗是《国风.召南》篇中的一首,所谓国风是当时的统治者派出采风官到全国各地,釆集民俗民谣等制成的诗歌,根据地域及统治者的不同分为十五国风。召南是召伯统治下的地域,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

召伯和周公是周武王的得力助手,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年纪尚小,召伯和周公为了更好地辅佐成王,分区治理国家,召伯执政时政通人和,深受爱戴。由于他常在一棵棠树下办公,处理案件,后人还写了《甘棠》一诗纪念他。

《毛诗序》联系《甘棠》,理解为召伯之时,强暴男不能侵陵贞女,而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提到过召伯,因而这样解释,有牵强附会之嫌。《列女外传》《韩诗外传》认为是诗中女主许嫁之后,夫家礼准备得不周全,因而悔婚,即使诉之公堂也不同意。古人对礼仪是非常重视的,礼不周,也就意味着对方对自己及家庭的不尊重,嫁过去怕也不会幸福,因而抵死不嫁。

方玉润《诗经原始》里更是另辟蹊径,认为诗的主角为男子,是一个食贫自甘,风格高尚的君子,被一个有权有势大家族的女子看上了,一定要嫁他,大约这女子之前已经许过人家,后来悔婚不愿嫁,男士以礼自守,不愿违背礼制,女方将其告上公堂,男子特作此诗明志。这也是一种说法。但双方本来未有婚约的前提下,女方将其告上公堂,似乎理由也不太充足。

明代朱谋玮在《诗故》中认为是寡妇为守节表贞洁而作。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是是一个女子嫌夫家穷悔婚,被夫家告官而作。陈子展《诗行直解》认为是一个女子拒绝与已有妻室男子重婚而作。

各种说法,一直无有定论,因而成了一桩千古悬案。事实上对上千年前这样一件无史料记载的事件,要想知道真相不太容易,那么哪一种说法会更接近真相呢?

谁谓女无家

其实本诗破案的关健句是“谁谓女无家”,谁说你没有家室呢?有了家室为什么还要想和我结婚?这话的言下之意,是对方已有家室。既然如此,方玉润所说本诗主角为男子一说应该不成立,是已有家室,而不是将有家室。

说对方礼不备的说法也就同时被击破了,已说得很清楚,原因是对方已有家室。其他诸如强暴男不能侵凌贞女的理由;嫌夫家穷等理由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也还有说是不愿嫁过去为小妾的,要知道古代男子三妻四妾太寻常,主角以已有妻室为由,其实也不成其理由。谁谓女无家也就是说诗中主角不愿和一个已有妻室的人结婚,要找一个能与自己一生一世一双人之人结婚。这样说来,陈子展说女子拒绝与已婚男重婚是最接近的说法。

各位读者,大家以为如何?欢迎留言指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